Fl. Brit. Ind. 3 (8):267. 1881.
≡Blumea hongkongensis H. Lév. & Van. ≡Blumea hongkongensis H. Lév. & Van. Bull. Acad. Int. Geobot. Bot. 12 ( 158) : 22. 1903.
攀援状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高0.6-1.5m,不分枝或有少而短的分枝,分枝有纵棱,幼时被短绒毛,下部无毛或疏被毛。茎下部叶与中部叶无柄或具短柄;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8-14cm,宽3-5cm,基部稍狭或钝,边缘有规则的疏锯齿或具细尖齿,先端急尖,下面被短绒毛,上面无毛或被短糙毛,侧脉每边5-7条,茎上部叶无柄,叶片长圆形,长3-5cm,宽1-2cm,基部稍狭,边缘有细尖齿,稀近全缘,先端急尖至骤尖。头状花序多数,直径0.8-1.2cm,具短的花序梗或近无花序梗,通常3-5枚簇生,排成顶生、稍紧密的狭圆锥花序状的聚伞花序;总苞管形,长约1.2cm;总苞片4层,先端紫红色,外层总苞片披针形,长3-5mm,先端急尖或渐尖,背面密被柔毛并具缘毛,中、内层总苞片较外层长,条状披针形或条形,长1-1.1cm,边缘干膜质,先端急尖,背面疏被柔毛;花序托稍凸起,直径4-5mm,具窝孔,被疏短柔毛;花黄色;雌花多数,花冠细管状,长6-8mm,檐部具3-5裂齿,裂齿上有乳头状突起;两性花管状,与雌花近等长,檐部具5裂齿,裂齿三角形,先端渐尖,常被多细胞节毛并杂有腺体。瘦果圆柱形,长约1.2mm,有10纵棱,被疏短柔毛;冠毛糙毛状,长约7mm,白色,易脱落。花期:10月至翌年4月。果期:10月至翌年4月。
产地:西涌、排牙山、盐田(李沛琼等 1307)、梧桐山(深圳考察队 928)、塘朗山、羊台山(张寿洲等 5010)。生于林下、山谷或草地上,海拔50-300m。
分布:福建、广东、香港和广西。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柬埔寨、越南、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。
用途:全草入药,有祛风消肿和止痒之功效。